在平均海拔3380米的迪庆高原,雪山与草甸间活跃着一群年轻的身影。他们是云南农担迪庆办事处的青年团队,以专业为犁、以热忱为种,在这片气候多变的“离天最近的土地”上深耕细作,让青春在服务“三农”的征程中闪耀,为高原农业的振兴之路点燃灼灼火炬。
初心如磐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青春接力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群山间,藏着农担青年最初的足迹。2018年7月8日,为响应脱贫攻坚号召,维西办事处应运而生。4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带着“让农业有奔头”的信念,翻越高山深谷,叩开一户户贫困户的家门。他们为养殖户协调贴息贷款,为种植户搭建融资桥梁,在泥泞的田埂上写下“金融活水润三农”的青春注脚。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服务版图向全域延伸。2023年 4月13日,香格里拉市的新办事处里,3名金融与农业专业的“90后”毕业生接过接力棒,这群带着书本知识与实践思维的年轻人,让农担服务的触角穿透海拔屏障,从澜沧江畔的青稞田到纳帕海畔的牧场,让“政策红利”真正触达田间地头。
深耕细作 用脚步丈量责任的中药材突围战
迪庆的雪山峡谷间,生长着滇重楼、木香等珍稀药材,却因种植周期长陷入“融资困局”。迪庆办事处的青年们踏遍全州52个中药材核心村寨,用双脚绘制出精准服务地图。截至2025年8月31日,他们已为82户种植户提供9689.2万元担保,让“雪山灵药”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记忆最深的是2022年那个冰雪漫天的春日,海拔3400 米的德钦县霞若乡,道路覆冰如镜,年轻的队员们背着资料袋,手脚并用地爬进齐膝深的雪窝。当他们深一脚浅一脚赶到施坝村时,种植户余大哥正用冻红的双手刨开冻土,露出根茎粗壮的木香。“今年雪大,根须却扎得更实!”余大哥眼角的笑纹里,凝结着对土地的信赖,也映照着农担人肩头的分量。如今,迪庆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雪山脚下的药香,正随着青年们的奔走,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勇毅担当 在风险浪潮中筑牢金融防线
2024年,经济下行压力为农担业务蒙上阴影,面对代偿风险,青年团队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他们白天走访农户核查资产,夜晚围坐办公室逐笔分析违约案例,为每个项目量身定制“风险诊疗方案”。通过“借新还旧+精细化管理”双轨并行,他们既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又织密风险防控网络。
在追偿战场上,这群年轻人更显果敢。从梅里雪山下的牧场到金沙江畔的合作社,他们将自主清收的耐心与司法诉讼的魄力结合,截至2025年8月31日,实现追偿回款278.7万元,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每当一笔笔逾期资金重新注入产业循环,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不仅是热血与理想,更是困境中的坚守与智慧。
让青春在海拔 3380 米处绽放
从脱贫攻坚的“突击队”到乡村振兴的“先锋队”,迪庆农担的青年们把青春坐标锚定在高原大地。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让金融活水浸润每一寸贫瘠土地;用担当守护希望,让产业之花盛开在每一个偏远村寨。当藏乡的炊烟与田间的青苗一同升起,这群“高原追光者”正用汗水浇灌出最动人的答案—乡村振兴的希望,从来都生长在脚踏实地的奋斗里,盛开在永不言弃的青春中。
供稿:迪庆办事处 吴昊晨
编辑:思昂传媒 吕晓娟 王锐
一审:公司团支部 李少峰
二审:综合管理部 王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