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指导,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牵头编制完成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19》发布。报告以客观、权威数据为支撑,系统反映了2018-2019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水平、重大行动和重要进展。报告显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012-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从73.46提升至76.12,提高了3.63%。其中,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四个维度的指数均呈现正向增长。本报记者特邀请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研究员和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罗其友研究员,对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农业生产更加绿色化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重要内容。农业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腹地,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守住绿水青山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础战略支撑。梅旭荣说,从农业生产几个重要的环节来看,农业生产持续向绿色化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扎实稳步推进。
从农业生产方式来看,通过重点发展标准化种植和生态健康养殖,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2018年,全国共建设全程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个,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57亿亩,同比增长3.29%。“两品一标”获证产品37765个,同比增加18.0%。农产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5%,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在农业资源节约与保育方面,深入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发展节水农业,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逐步降低资源开发利用强度。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较2014年提升了0.35个等级。2018年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4,比2012年增加了0.038。
在农业产地环境方面,通过重点推动农业投入品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工作,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得到初步遏制。2013-2019年,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提高了6.2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了4.8个百分点。2018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45%,较2017年提高了1.77个百分点。
在农业生态系统方面,实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设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清洁田园,各地农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开展水生生物养护增殖与放流,完善休渔禁渔制度,水生生物资源快速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19年增殖放流水生生物苗种超过384亿单位。深化草原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草原生态补贴政策,推动草原生态功能和载畜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5.7%,较2012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
二、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村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广大农村居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报告显示,各地各部门以农村生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为重点,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截至2019年底,全国90%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国84%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取得较大进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来看,各地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集中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积极探索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农村居民垃圾处理意识增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效果显著。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建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450多万个(辆),在全国1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中有80%的乡镇、64%的行政村已经实行垃圾分类,实行生活垃圾分类的行政村数量超过10万个,垃圾减量达三分之一以上。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突出短板,也是整治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入大、维护运营成本高,是当前农民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报告显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中央部门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不断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标准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有了较大进步。
小厕所,大民生。报告显示,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与建设方面,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强化工作部署推动,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开展改厕技术试点示范和专家指导服务,推动编制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农村改厕向排查整改,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厕所建设与管护机制,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和村公共厕所建设不断推进,探索出一批适合不同区域的农村改厕模式。
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方面,通过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将城乡环境卫生纳入卫生城镇创建内容,推进村绿化、硬化、亮化等建设,农村清洁程度明显提高,村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截至2019年底,累计动员近3亿人次参与乡村清洁行动,一大批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三、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作为报告编委会副主编,罗其友告诉记者,为系统跟踪评价我国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智库报告”《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将定期编制并发布。2019年4月发布的我国首部农业绿色发展绿皮书,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了解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状况的重要“窗口”。
此次发布的报告既保留了资源节约保育、产地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核心板块,同时增加了绿色发展的定量评价、十大突破性技术和十大典型案例等新内容;在内容上,报告突出了定量评价,用数据说话,提高农业绿色发展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首次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绿色发展指数模型,并对全国及第一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进行了试评价,定量分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水平与短板制约。
报告显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先行先试,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18年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平均达到83.05,高出全国水平9.1%。但各先行区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
罗其友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试验示范成效是显著的,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重点是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政策体系和数字体系。目前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已经达到了80个。
此外,我国构建了涵盖水、土、气、生、农业废弃物和其他资源共6类资源396个指标的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清单,初步建立了系统反映重要农业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
各地积极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整体解决方案,涌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