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未来,云南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云南如何做好“三农”工作?我们梳理出干货内容,快速了解。
脱贫攻坚如何干?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聚焦迪庆州、怒江州和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对账销号。
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
强化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避免因贫失学辍学。
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措施,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
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力度。
攻坚期内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保持稳定,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对摘帽后的贫困县和出列的贫困乡、贫困村,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发展成果。
农民如何增收?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产基地,推动建立有机产业联盟。
坚持每年在“中国农民丰收节”评选“10大名品”和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
大力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
加快中国普洱茶中心暨普洱茶博物馆建设,建设一批绿色食品交易中心。
推进1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全省重点培育10家农业上市企业。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支持各地区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全过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以“一部手机云品荟”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电商服务企业。
稳定农民工就业,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农业生产怎么搞?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815万吨以上。
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876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7341万亩。
到202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400万亩以上。
全面完成37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45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
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
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科技攻关,支持建设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联盟。
加强省级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中药材、麦类等特色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建设。
支持云南农垦集团构建境外天然橡胶、蔗糖和粮食产业联合体。
美丽乡村怎么建?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省、州(市)、县(市、区)财政要安排专门资金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启动建设一批森林乡村。
开展美丽乡村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每年组织评选3000个美丽乡村。
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村内道路建设。
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持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物流配送等设施。
健全村庄基础设施建管长效机制,鼓励各地区将管护费用纳入财政预算。
深入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
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
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
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
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和沙化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加强农村建房许可管理和风貌管控。
农村怎样改革?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加大家庭农场培育力度,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
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防止农地非农化,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为农民进城落户条件。
依法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开展闲置宅基地复垦试点。
允许在县域内开展全域乡村闲置校舍、厂房、废弃地等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下乡创业。
注重保护外嫁女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利。
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
农民幸福感如何提升?指导农村普遍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创建一批村规民约示范村。
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基层依法治理。
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推出一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最美家庭。
支持建设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设施,培育特色文化村镇、村寨。
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延伸,坚决查处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如何建?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出去。
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
加大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伍军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中培养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力度。
健全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常态化机制。
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