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希望的田野上,总有一群人躬身入局,以政策性农业担保为楫,为万千农人摆渡融资活水——他们,是穿梭在阡陌间的农担人。“让每一粒种子都有破土的力量,让每一个梦想都闪耀振兴的光芒”——这是农担人的承诺,也是这个时代最动人的乡村叙事。为落实省财政厅党组有关工作要求,在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指导支持下,云南农担公司开设“惠民路·农担情”专栏,我们将循着泥土的印记,讲述那些因农担惠农政策而改变的命运轨迹。
这里没有冰冷的数字,只有滚烫的初心;不是单向的扶持,而是双向的奔赴。当红色党旗飘扬在乡村振兴一线,当“两脚泥”的农担人成为田间地头最熟悉的身影,我们看见:那些因缺乏资金而枯萎的理想,正重新抽枝散叶;那些因“融资贵、融资难、融资慢”无法铺展的创业蓝图,正在农担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慢慢成为现实。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些带着露珠的故事——这里有惠农支农的温度,有政策落地的精度,更有农担人守护“三农”的厚度,通过一个个暖心故事,让我们更能读懂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深层脉动。
惠民路·农担情 第一期
云南农担托起“豆腐西施”产业梦
在滇东南的群山褶皱间,云南农担秉承“因农立命、为农担当”的使命,用“两脚泥、睡地板”的实干精神,为文山州西畴县特色农业产业注入“支农惠农”活水,谱写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破茧成蝶走出大山的女儿与返乡创业的抉择
“父亲总在晨光熹微时就挑着水桶上山,百斤重担压弯了脊梁,只为浇灌那些倔强生长的烟苗。”西畴县第一家80后村办企业创办人刘禹丹凝视着现代化厂房里运转的生产线,记忆却总被拉回那个需要翻山越岭取水的童年。
这位从中央民族大学走出的高材生,曾以联想、壳牌“世界500强”企业白领的身份让父母亲朋引以为傲,却在2020年作出惊人之举——怀揣着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的梦想,放弃北上广的高薪,带着全部积蓄返乡创业。
2021年,在西畴县蚌谷乡长箐冲子村的青山环抱中,“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破土而出。作为全县首个村办企业,刘禹丹从零开始,将传统豆腐制品小作坊升级为集黄豆种植、豆制品生产及销售一体的标准化生产线。生产的豆腐产品线上销往昆明,线下主要在文山、西畴、兴街等地销售,通过“线上+线下”双驱动销售方式,使其独具高原风味的豆腐制品迅速打开市场,年产值突破8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增收300余万元,为深山里的黄豆种植户点亮致富希望。创办人刘禹丹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山里的“豆腐西施”。
农担赋能银担协同破解融资困局的惠农实践
2023年春天,当企业准备建设现代化新厂、升级产品,打造代表西畴豆腐品牌时,却因缺乏抵押物无法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支持而陷入融资困境。云南农担公司文山办事处闻讯而动,办事处项目经理陆盛财第一时间与当地合作银行——西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融资堵点,结合客户需求制定贷款帮扶计划,通过“农担快捷贷”担保产品,快速为企业获得200万元担保贷款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这场农担“及时雨”不仅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更激活了整个产业链。如今,这个深山里的豆制品“小王国”正迸发惊人能量:5000万元至7000万元的年产值预期的背后,是15吨大豆的日处理量,是1万余亩黄豆种植带的复苏,是豆渣等附属产物带动牲畜养殖饲料的解决方案,以及70多名农户的家门口就业岗位。更令人振奋的是,据企业预估未来三到五年,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种植户创收2500万元。
2025年,是云南农担公司为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担保贷款的第二个年头。目前,公司已建成现代化的生产线,实现传统豆腐的规模化生产;白豆腐、包浆豆腐、腐竹、千张豆腐、臭豆腐、果蔬豆腐等10余个产品生产线均已实现生产运营。漫步在企业新厂区,智能化生产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工人在热气腾腾的车间里忙碌着,深山里的黄豆正酝酿出令人回味的醇香……
客户档案
企业名称: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地址: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兴街村委会兴街工业园区
联系方式:刘禹丹 18987664702
【小编手记】
从小小的豆腐加工作坊到现代化的生产线,再到生产、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云南农担公司用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托起了“豆腐西施”的创业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中,云南农担正以服务“三农”的初心,书写出更多“点豆成金”的精彩故事。
供稿:文山办事处
编辑:思昂传媒 吕晓娟 王锐
一审:文山办事处 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