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有效衔接10种实践模式】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会泽县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大资金投入
2022-05-10 12:24

4月29日
《云南日报》头版推出
“有效衔接10种实践模式”新栏目
第一篇聚焦曲靖会泽
产业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沃土

全文如下
👇

去年以来,会泽县按照基地兴产业、主体带农户、增收有保障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大产业项目资金投入,通过产业帮扶项目带动、新型经营主体拉动、民间资本注入撬动、利益联结群众联动,形成了区位优势独特、产业特色彰显、带贫效果良好的产业帮扶格局,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暮春时节,在会泽县娜姑镇盐水、干海子、发基卡等村,漫山遍野开满石榴花。娜姑镇今年共种植石榴4.7万亩,大井、大海、鲁纳、马路等乡(镇)种植6500亩。走进娜姑镇牛泥塘村启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农机穿梭,务工群众有序开展施肥、松土等管护作业,与阡陌纵横的石榴园、错落分布的村庄构成了一派春日融融的田园景象。

会泽石榴种植基地 崔永江 摄

牛泥塘村14组脱贫户夏元存正忙着给石榴树松土。她说:“我家的5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租给了大户,每年可拿到租金4000元,平时我家两人到石榴基地里打工,又增加一笔收入,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合作社负责人唐启焜告诉记者:“石榴的春季管护非常重要,关乎一年的收成,长期在基地里务工的有52人,其中脱贫户有36人,一个月每人务工工资2400元。”

会泽县共种植盐水软籽石榴5.35万亩,今年预计实现产量4.6万吨,产值6亿元,经济效益可观。种植盐水石榴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子。

近年来,会泽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成了马铃薯、夏季草莓、冷水渔业、乐业辣椒、中药材、盐水石榴、大棚蔬菜、燕麦等一批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2021年,全县实施产业帮扶项目136个,投资总额6.53亿元,占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2.1亿元的53.96%。通过产业帮扶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同时,聚焦打造“绿色食品牌”,持续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继续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脱贫户实施产业全覆盖,确保脱贫户收入持续稳定增加。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走“扶龙头、建基地、带农户、促流通”的产业化发展之路,构建农企稳固利益联结机制。
在会泽县道成公司华泥蔬菜产业基地里,绿珊瑚、红罗马、西洋菜、油麦菜、意大利生菜、上海青等20余个品种蔬菜长势良好,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外销产量7万吨,可实现生产总值1.5亿元,群众务工收入4800余万元。

“会泽县立体气候明显,种植区域广阔,投资环境非常好,我们有信心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云南维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光国说,通过一年多的飞速发展,公司直属基地已经达到1.2万亩,到今年底预计达到1.5万亩。同时,在驾车、者海、五星等乡镇规划发展协议种植基地5万至7万亩,实现优势互补,保证同菜品全年供应。目前,公司已经将80%的业务转移到会泽,带领当地种植户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今年,娜姑镇投资1.01亿元流转土地6028亩,建设高原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在乐里村、白雾村、石咀村等5个村发展绿色蔬菜,盘活了土地、资金、人力产业发展全要素,解决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难题。基地规模化种植,品质得到有效管控。

据了解,目前会泽县已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26个。全县975个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脱贫户增收,69个龙头企业、392个专业合作社与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脱贫户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绑定脱贫户63808户23.6万人,覆盖率100%。建立股份合作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和提质增效行动,支持村集体整合各类资源要素,盘活闲置资源,引导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抱团入社,以组建公司、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开透明的股份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集体、企业、脱贫户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