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田野,凉风习习,格外清冷。但在会泽县驾车乡光头村,笔者却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走进该村温室大棚里,眼前呈现一片浓绿,温暖的阳光透过棚膜照在一株株草莓上,一个个娇嫩欲滴的草莓像一盏盏红色的灯笼晶莹剔透,村民们正在草莓园里忙碌着,构成了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
驾车乡位于会泽县南部,是“出县入昆”的重要通道。213国道线和嵩待高速公路南北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素有会泽“南大门”之称。属高寒冷凉贫困山区,传统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以马铃薯、荞麦、蔬菜等农作物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黑山羊和肉牛为主,农民收入单一。在扶贫攻坚过程中,驾车乡引进了新兴产业草莓种植,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
千亩草莓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会泽县驾车乡积极盘活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因地制宜在光头、水塘、钢厂等村围建起了4000余亩草莓大棚种植基地,把从前收入较少的旱地变成了“聚宝盆”,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据驾车乡光头村党总支书记李坤林介绍,光头村一直以种植马铃薯、荞麦、蔬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农户收入少,在扶贫攻坚的好政策下引进草莓种植,引导带动了100余户贫困农户有序流转土地,按600元/亩流转了2000余亩土地种植草莓,实现建档立卡户户均年增收3000余元。光头村还在绿水河小组发展了500亩百合花种植基地,带动40户贫困户流转土地,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就地转移劳动力30人,实现人均年增收3500元。驾车乡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走出了龙头企业帮扶、合作组织联动、反哺群众的精准扶贫路子,助推建档立卡群众致富。
“以前我们的经济收入只能靠种植马铃薯、荞麦、包谷,每年的收入少得可怜,自从政府引进草莓种植,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的租金,还可以到草莓基地去打工,每天有10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多亏了政府,让我们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还能就近照顾家里,增加收入。”村民高兴莲笑呵呵地说。
传统产业打牢脱贫基础
马铃薯产业是驾车乡的特色扶贫产业。驾车乡充分发挥土地、气候、环境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逐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驾车乡是脱毒马铃薯及蔬菜的种植大乡,因本地土壤、气温比较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出产的脱毒马铃薯个头均匀,味道纯正。同时也是七彩土豆的出产之地,七彩土豆原名“驾车小乌洋芋”,其薯形小巧、色泽绚丽、味道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薯中之精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欢迎。
驾车乡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着力打造光头、小水、水塘、钢厂4个种薯基地,种植种薯6000亩,辐射带动310户贫困户脱贫,在屋基村引导250户贫困户种植七彩土豆500亩,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光头村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500余亩,带动贫困户85户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目前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绝大部分薯种均来自于驾车马铃薯种植基地。
按照“调结构、兴科技、育品牌、拓市场、建示范、促发展、增效益”的工作思路,驾车乡因地制宜,做强做特畜牧业。依托4个养殖片区辐射带动1130户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实现户均增收2300元。通过“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大明养殖公司采取送母还仔方式带动4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7000元,养殖厂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20余人实现人均年增收5200元;钢厂村驾车峰源公司养殖牦牛,共流转土地1011亩,实现收入12.1万元,带动贫困户60户,户均年增收2000余元,吸纳贫困劳动力35人到公司参与厂区清洁、牦牛放牧、马铃薯种植等,实现务工收入11.48万元,人均年增收3200元。
来源:云南经济日报